妊娠對HCV感染過程無明顯不利影響,而且尚無證據表明HCV感染會引起妊娠女性早產或增加胎兒先天異常、產科并發癥或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。
若母親在分娩時丙肝病毒檢測為陽性,則母嬰傳播的風險為4%~7%;如果合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(HIV)感染時,其母嬰傳播的危險性會增加至11%~25%。
并且母親HCV高病毒載量、早期胎兒缺氧、分娩時暴露于受HCV污染的母血,均可增加HCV母嬰垂直傳播的風險。
有關選擇性妊娠期檢查、剖腹產的選擇以及母乳喂養的危險性等方面尚存在較大爭議。
目前國內外的研究表明,避免陰道分娩和母乳喂養并不能減少HCV的母嬰傳播風險。因此,不建議為避免母嬰傳播而選擇行剖腹產。
妊娠女性分娩后應接受抗HCV治療。但對于HCV RNA陽性母親娩出的嬰兒,尚無有效疫苗可以接種。
為明確嬰兒是否已經獲得了HCV垂直感染,應在嬰兒出生后2個月和6個月各進行1次丙肝病毒檢測,2次檢測結果均呈陽性者可診斷為HCV感染,應繼續接受觀察隨訪。
2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的嬰兒仍需在出生后12個月時接受檢測,若為陽性,應在18個月時再檢測1次以進一步排除。
確診為HCV持續感染的患兒應接受長期隨訪,以確定是否需要治療。一般認為,對2歲以下小兒不予以干擾素和病毒唑治療。目前DAA均未做兒童的臨床研究,尚無兒童用藥指征。